前言
2024 年 09 月 06 日下午,博主像往常一样向图床上传图片,PicGo 却提示失败。随着更新 PicGo 本体与插件均无果后,我尝试直接在浏览器向图床上传,这一次同样是失败的
之前的图床是基于 GitHub 上的 cf-pages/Telegraph-Image 项目搭建而成,其原理是通过向 Telegram 上传图片并免费存储,并通过 Cloudflare Worker 搭建管理网页
而如今,在 Telegram 的官方通知频道 Du Rove's Channel 中可以看到:
我们还禁止向 Telegraph(我们的独立博客工具)上传新媒体,该工具似乎已被匿名者滥用。
至此可以宣告,白嫖 Telegram 服务器作为图床的时代彻底结束,不过好在之前上传的数据暂时不会丢失
思考
经历漫长的查看 Issues,寻求解决方案后。我突然意识到,譬如图床这类至关重要 - 我愿意称之为博文的基石 这样的应用,我们不应该草率地抱着白嫖的心态去对待,寻找一家稳定且可靠可持续的云服务器大厂才是长久之计
对象存储
对象存储 (Object storage) 这一概念,早在搭建 AList 网盘的时候便略加了解。他被广泛应用于在 Facebook 上存储照片,在 Spotify 上存储歌曲,或在在线协作服务(如 Dropbox)中存储文件等。[[1]](https://en.wikipedia.org/wiki/Object_storage)
阿里云 OSS
中国云市场的领先三巨头 —— 阿里云、华为云和腾讯云,共占据了中国总市场的 72%。而阿里云以 37% 的占比遥遥领先占据榜首,因此说到国内云服务器,阿里云是一定无法绕过的选择
阿里云 OSS 对象存储, 40 G 每年仅需 9 元的价格极具诱惑。然而,这只是国内云服务器厂商玩的计费文字游戏。相较 Cloudflare R2 的无限下行流量,阿里云采用的是流量计费方法。你没听错,除了本身的存储费用,下行流量也是需要额外计费的!这意味着,如果你的图床被大量访问,或被 DDOS 攻击,一觉醒来你将面临非常恐怖的账单
以下是阿里云 OSS 的计费价格表,不看不知道,一看吓一跳!
腾讯云 COS
腾讯云 COS 与阿里云也是一丘之貉,套路并无两样,均是存储容量 + 下行流量计费方式,果断 PASS
除此以外,值得一提的是国内的对象存储服务如果要绑定自定义域名或者 CDN 加速域名,均需要备案。如果非要购买,建议使用阿里云国际或腾讯云国际,可以有效的规避这一点,且计费价格与国内相同
Cloudflare R2
赛博活佛 Cloudflare R2 是我第一次接触并使用的对象存储方案,在一定条件下他是完全免费的!
- 10 G 以内的文件存储
- 100 万次/月的 A 类操作:改变状态
- 1000 万次/月的 B 类操作:读取现有状态
众所周知,在当今无损压缩技术如此成熟的今天,一张图片的大小仅为几百甚至几十 KB。我们假设一张图片的平均大小为 200 KB ,10 G 的容量足足可以容纳 50000 张图片!而超过 10 G 的部分也仅仅是按量付费,且价格并不比国内的厂商贵太多。与国内云服务器厂商不一样的是,Cloudflare R2 只计算 A/B 类操作次数和文件存储容量,而不计算下行流量,这无疑是完美的选择!
而 Cloudflare R2 作为图床的部署也并不复杂。由于这项技术本身就是 Amazon S3 的竞品,使用了同样的技术,我们可以直接使用 wayjam/picgo-plugin-s3 插件便可作为图床上传
然而,理想是丰满的,现实是骨感的。虽然 Cloudflare R2 图床的部署简单且免费,但不得不面临的问题是这糟糕的网络,特指中国大陆地区。由于某些奇奇怪怪的特殊原因,我们这片大陆被魔法所笼罩。在世界各地都可以快速访问的 Cloudflare ,在这片土地却显得捉襟见肘。我们可以清晰发现,除了中国香港与中国台湾,其余地方的访问延迟几乎接近 200ms ,且速度十分感人。这显然达不到一个受众多在大陆的博客的基本访问需求
虽然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改善这一情况,但优选 IP 等方法毕竟不是长久之计,会面临着随时失效的风险
总结
综上所述,在没有钞能力的情况下,无论怎样选择怎样的方案都会有明显的缺陷。最终博主还是选择了大陆地区访问缓慢,但相对安全稳定的 Cloudflare R2 方案。这意味着本站的图片访问对网络有一定的要求,三网直连用户可能会有不好的体验
免费的方案固然好,但如果不能长期稳定的运行,反复的“搬家”只会花费更多的时间成本与财力精力。因此,长远的考虑下,选择大厂的云服务器产品会是一个更可持续的选择。这样的启示不仅仅针对于图床的选择,云服务器厂商的选择。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中人们总是面临各种困难的抉择,希望这样的经历可以启发大家,对于任何事物的思考不要停留在太表面,更深更远更广的考虑往往才是更重要的
评论 (0)